翻看博客的存档页面,第一篇文章发布于 2008 年 12 月 17 日。到现在也有 14 年了。我的兴趣很少,坚持做 14 年的事情更少。
历史
其实我开始写博客还要更早。
最早接触到个人网站是在 2005 年年初,那时候应该叫个人主页,博客这个概念还没有兴起。当时我拿了新加坡教育部的奖学金来留学,读本科,教育部在我们进入大学之前,安排了半年的预科,让我们熟悉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和环境,期间有一门关于软件技能的课程,有教使用 GeoCities 来建立自己的主页。
那是还是奔腾 4 的年代,国内很多家庭上网之前还需要听猫叫一会儿,而我居然能建立自己的主页,那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所以,「个人网站」就在我心里扎根了。
之后我开始用 MSN,于是顺理成章的开始在 MSN Space 上写博客,后来微软开始推广 Live 品牌,又改名成了 Windows Live Spaces。WLS 比起 GeoCities 就更加博客化了,而不仅仅是个人主页。相比较 GeoCities 对主页元素的自由排版,WLS 更多的是提供编写文章的便利。
当然还是少不了各种 HTML 甚至 JS 的折腾。那时候最 in 的玩法是要在主页上加一个模块,别人访问页面时里面要自动调用 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背景音乐。那时我们一群留学生每天互相访问,看看别人又加了一些什么好玩的东西。
那时候也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包括折腾软件的记录,日常生活的胡说八道,但是很多都没有保留下来。
再后来,因为对 Opera 浏览器的喜爱,又折腾到了 My Opera 这个博客平台。现在这个博客的早期文章基本上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所以会有很多关于 Opera 浏览器的文章,比如我能找到的最早的一篇。
在 2011 年 3 月转去了 Blogspot之后,就一直在 Blogspot 和 WordPress 之间摇摆不定,终于在当年年底搭起了这个博客,并且一直用到现在。
关于写作
或许用「记录」更合适,毕竟我的学霸人设往往因为语文,尤其是作文,而崩塌。所以我并不是在写作,而只是记录下发生了什么。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深刻的思考,所见即所记。
写作对我来说很难。我不太读书,读过的书也总是很快就忘。除了高考前,和读博时写论文的那段时间,我很难在写东西的时候引用名人名言来佐证我的观点,比如说「某某某在某本书里提到,子曾经曰过,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的句式,我的博客里基本上从来没出现。
输入不够,我的思想深度自然不够,也就没有输出了。
所以我写的最多的是记录下怎样折腾电脑,捣鼓软件,搭建博客之类的。
但这些对我也是有用的,比如我在某次重装电脑以后,能够快速的重新设置各项参数,也多亏了我有记录下之前的过程。所以我也就甘之如饴,继续「记录」而不是写作了。
所以写博客对我来说,从来不是写出一篇好文章,而只是「写点东西在博客里,万一以后要用」。
那些年
随着年岁渐长,又有了孩子以后,玩电脑对我来说就非常奢侈了。我早就不用 Linux 桌面,更是被 Apple 牢牢绑定,就为了迁移新设备的时候不需要再次设置。偷懒,成了我每天的功课。
博客的更新频率也越来越低。每个月几篇,到每个月一篇,再到两三个月一篇,甚至半年才一篇。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两年一篇乃至不再更新,也很可能的。
写博客对我来说,更多的成为了「想当年」的情怀。
说到想当年,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年代。那时候还没有 App,没有微信,但 Google reader 还活着,网络上充满个人独立博客,而不是机翻和软文,各个网站也都提供 RSS 订阅使用。
通过 RSS,我订阅了很多个人博客和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条更新,有的直接阅读标题,有的就打开看看摘要,有兴趣的就看看文章,全都在 Google reader 的一个浏览器标签页。
那时候的信息会自己送上门,自己分门别类,自己安静归档。
慢慢的,个人博客都不再更新,有些服务器因为配置错误而无法打开,有些更是域名都没有续费了。大网站也没有了 RSS,只有各种付费订阅和下载 App。中文网络里更是充斥着各种广告和虚假信息。
渐渐的,我也不怎么看 RSS,也不怎么上网了。
只是偶尔写篇博客,证明我活着,也证明我活过,我没有忘记我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