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润,最近在推上看到很多介绍新加坡的帖子,以及很多刚来新加坡的人的感受。我也来蹭个热点,写写我的日常生活。
我是 2004 年年底来新加坡的,在这里读预科,本科,博士,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娃。目前的状态是大学职工,小朋友 3 岁半,老婆在制造业工作。买了新加坡的组屋和车,但是身上背着贷款。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高薪阶层,或者任何光鲜亮丽的行业,所以你大概可以看看一个普通人在新加坡会是怎样的生活。分享的图片都是我自己平时手机拍的,没有摆拍,没有修图。
我的一天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换衣服开始。
新加坡是热带国家,没有四季,只有 hot,hotter,和 hottest。所以我常年是 T恤,短裤,拖鞋,上班的话因为我们不要求正装,所以就是 T恤,薄长裤,便鞋。新加坡的室内特别冷,外套是必须的。
买衣服很简单,我就是去优衣库,大概一件 T恤 20 - 40 新币,可以穿好几年。
鞋子我就去商场买,我不喜欢穿运动鞋,太热,所以帆布鞋买的比较多。但是鞋子比较贵,100 - 200 新币,算是比较适合的价位,再便宜的话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新加坡很潮湿,所以我洗衣服一定会加消毒液,或者买专为室内晾干配置的洗衣液,不然很容易发霉。尤其是新加坡经常下雨,就算当时是大太阳,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下雨了,所以一般我都不会把衣服晾在室外。
出门以后我会在家楼下的公交站坐公交车去学校上班,车费 S$1.1,路程是 5 公里,20 分钟。我家距离公交站走路大概 5 分钟。一般等车不会超过 5 分钟。车上会有座位。
去远的地方一般都是坐地铁,比如商场和各个景点,都有地铁直达。
所有公交和地铁都是有空调的,而且大部分空调很强,晴天会觉得很舒服,雨天可能有些冷。
坐公交车和地铁都是用 EZLink 和 NETS Flashpay 储值卡,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直接刷信用卡,或者 Apple Pay,不再需要储值卡了。这样可以少带一张卡,信用卡也可以积分,而且储值卡是不记名的,丢了的话钱也找不回来了。
我去上班从来不带伞,新加坡的 HDB,也就是组屋,一楼是空的,可以任意穿行,从组屋通往公交站也是有棚子的,在学校下车以后也有棚子遮挡,可以不用淋雨就走到楼里。
抵达学校以后我会在学校食堂吃早饭。一般是新加坡的传统早餐,kaya butter toast,加两个半熟鸡蛋,再加一杯 teh c kosong,就是茶加淡奶不加糖。这一份早餐的价格在 3 - 5 块左右,学校便宜一些,两块八,如果在商场里吃,大概要 5 块。
半熟鸡蛋很多人不太适应,尤其是刚来新加坡的,所以可以要求鸡蛋全熟,但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吃起来像豆腐脑的口感。
吃过早饭,8:30 开始上班,到中午大概 11:30 我就会去吃午饭,因为再晚的话人就很多了。
午餐一般我会花大概 5 - 10 块,因为我对吃的比较挑剔,所以经常吃的比较贵一些。如果想省钱,大概 3 - 4 块也是可以搞定的。
中午是没有太长的休息时间的,最长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不仅是学校,公司一般也是的,像国内公务员那种一下休息两个小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下午工作到 5:30,学校不加班的,可以准时走人,公司的话有些也是需要加班的,但一般不会把加班变成日常的一部分。可能金融行业是普遍加班。IT 我就不太了解了。
下班后我会在学校食堂给我们全家打包。有时候会买麻辣烫,有时候是买一些一份一份的食物,比如河粉,卤肉饭,刀削面之类,也有时候会买几个炒菜,新加坡叫煮炒,zi char。花费平均在 10 - 20 块。
新加坡的食物有好几类。本地的食物有杂菜饭,虾面,肉骨茶,炒粿条,卤猪脚,菜头粿之类,杂菜饭一般是最多人吃的,因为方便和便宜,类似国内的快餐,让你自己选择要什么菜,然后师傅就给舀一勺装盘子里,基本上所有的食阁都会有一家杂菜饭。
食阁是新加坡人平时吃饭的地方。一般在组屋楼下,和商场里都会有。食阁里有很多摊位,可以随便选择,然后买好饭以后就在食阁里找个桌子坐下吃,或者打包回家吃。
除了本地的食物,食阁里一般还会有韩国餐,售卖石锅拌饭,拉面,铁板鱼,铁板鸡肉之类。还有印度餐,马来餐,素食,面条,西餐,各种各样的食物。
中国人很常吃的会是麻辣香锅。一般食阁也都会有。
基本上新加坡人大部分不太自己做饭,主要是太热,上班也忙,没时间买菜,而且组屋的厨房是没有排烟管道的,即使安装了抽油烟机,也只是把油烟过滤一下再排到厨房里。
买好饭我就坐公交回家,一样是不会堵车,但是车流量也确实会比较大,红绿灯的时间会比较久。
到家吃过晚饭就是带娃时间了。有时候看看电视。我们没有买电视频道,只看 youtube,优酷,腾讯,爱奇艺之类。不过看国内的视频 app 时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手段,因为版权原因,很多节目不会开放给国外 IP。
有时候晚上会跟娃一起玩玩具或者看书。很多玩具都是从淘宝买的。毕竟本地的玩具很贵,选择也比不上淘宝丰富。
从淘宝买东西一般需要通过转运公司。可以是本地的转运公司,他们会提供一个在国内的仓库地址,在淘宝下单的时候填这个地址,等东西到了仓库以后,转运公司会称重,然后收运费,接着就给运过来。可以空运也可以海运,海运还可以运一些零食之类的,只是时间稍微久一点。
淘宝自己也有转运的服务,会比较方便一些,但是不能运食物。一般海运的话要一个月左右,空运一个礼拜就到了。比起国内确实没那么方便,但是也不会太糟。
海运的运费还可以接受,一般淘宝官方的海运是 12 人民币一公斤,空运是 40 人民币一公斤,第三方的还能更便宜一些。
晚上睡觉基本上是离不开空调的。有时候气温不高,但是很潮湿,开空调会舒服很多。以前我也会开风扇睡觉,但习惯空调以后就再也没能离开空调了。
有时候周末或者晚上我会去做义工,比如组织社区活动,给年长人士上英语课之类的,也是有趣。
周末的时间我们一般都会出去玩,有时是去商场逛街,有时是去景点遛娃,有时就是去海边闲逛,基本上都会在外面餐馆吃午餐。餐馆的消费会比较高,我们 3 个大人加 1 个小孩,一般要花 100 - 200 块。
有时候我们也会带娃去图书馆。从家出发,过马路再穿过一个商场就到了。图书馆周末也不休息,很多人带孩子去看书。每个小孩从刚出生就能办借书证,免费借书,大人的话,公民和永久居民也可以免费借书,外国人需要交年费,大概 40 块左右。
新加坡很多景点是免费的,尤其是一些公园之类的,都是遛娃的好去处,而且时不时还会有一些活动或者展览,都可以用来消磨周末的时间。
一般的景点都是地铁直达,不需要再转公交。地铁也很便宜,基本上 4 块钱以内就可以了。而且周末的话人不会太多,即使没有座位也不会太拥挤。
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逛商场。可以吹空调。累了可以喝杯饮料休息休息。饿了商场有食阁,也有餐馆。特别适合周末或者晚饭以后的消食。遛娃也很合适,商场都有游乐设施,小孩子在商场逛逛也是高兴。
而且新加坡对于婴儿是很友好的,地铁,公交,各个景点,各个商场,都有婴儿推车专用的坡道,育婴室之类的设施也都有,还提供热水,哺乳室,尿布台,一应俱全。
特别是逢年过节的,商场总有各种装饰,特别是圣诞灯饰,每年总要去看看。
有时候我们出门打车的话一般用手机 APP,有 Grab 和 Gojek,我一般 Grab 用的多一些。可以叫德士,也可以订网约车,还有比如 7 座车之类的可以选。但是如果带婴儿的话,只能叫德士,因为只有德士可以在没有安全座椅的情况下搭载婴儿,网约车是不可以的。
Grab 也可以用来点外卖,还可以用来做支付,有些线下的商家可以接受用 Grab 扫描二维码来支付。
新加坡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是小额的话,可能只能使用现金,有些商家可以接受二维码进行银行转账,比如 10 块钱以下,有些地方不能接受刷卡,尤其是一些个人商家。主要是因为刷卡的手续费比较高。
有些商家也会接受用一些储值卡支付,比如用来坐车的 EZLink,也可以在 7-11 买东西。但是用的人相对比较少,大部分人也不会在储值卡里充太多钱。
而一些大型连锁商家,或者是消费金额比较高的时候,是可以刷卡的。新加坡有一个类似银联一样的发卡组织,叫 NETS,基本上所有的借记卡,也就是储蓄卡,都支持。刷 NETS 的时候,会直接从银行户头扣钱。使用 NETS 付钱需要输密码,所以我用的很少。除了 NETS,大部分借记卡也同时支持通过 visa 或者 mastercard 来刷卡,一样是直接从银行户头扣钱。
但我一般刷 visa 或者 mastercard 的信用卡,大部分是通过 Apple Pay 来刷这些卡。信用卡可以积分,用来抵扣消费额,换礼券,或者给机票升舱。借记卡积分就很少,大部分甚至没有积分。
在新加坡的一大乐趣就是不停的开卡销卡再开卡,薅银行的羊毛,拿开卡礼物。比如新秀丽的行李箱,戴森的吹风机和风扇,任天堂的 Switch 等等。
现在政府开始推广二维码付款,所以各大银行都有自己的 APP 可以用来扫码支付,但是商家可以选择是否支持这些 APP。除了银行的 APP,还有其他的一些 APP,包括 Grab,都是可以用来扫码支付的,但同样会遇到商家是不是支持的问题,所以我会注册多个 APP,总有一个能用的。
这些 APP 有些是需要先充值,比如 Grab。有些是扫码以后可以从关联的信用卡或者借记卡扣费,而银行的就一般都是直接从银行户头上扣钱。
有些商家也支持支付宝和微信,但是我没用过,我的钱都在本地银行,支付宝和微信里没钱,而且还要考虑到汇率问题,不是很划算,本地人用的也不多。
基本上我优先选择使用信用卡和 Apple Pay,第二选择用支持从信用卡扣费的 APP 扫码,第三选择银行的 APP 扫码,最后才选择用需要充值的 APP。
个人转账的话,所有本地银行都支持叫做 PayNow 的转账方式,只需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通过银行转账了。很方便。有些个人商家也会让用 PayNow 转账支付。
除了打车和点外卖可以用 APP,买菜也可以用各种 APP,包括各个超市的 APP,亚马逊的生鲜超市,还有其他一些其他的本地 APP,很多渠道。疫情期间靠着这些 APP 买菜,减少了出门的风险,现在也继续使用,毕竟没有什么时间去买菜。我最喜欢的是亚马逊,一个月会员费才 3 块钱,可以看 Prime video,又可以买菜免运费,而且是当天送货,太划算了。其次就是我们平时去的超市的 APP,主要是可以积分,但是运费稍微有点贵,每次还要努力凑单才能免运费。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衣食住行玩,买买买买买。
对了,在新加坡要想省钱,就尽量找不需要太多人工的商品,那些需要人手而且费时间的服务,一定贵上天,说的就是洗剪吹。